最近單位開展讀一本好書活動,我是比較喜歡讀書的,讀書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,讀書可以讓我們增長見識。古人也曾經說過:“書中自有顏如玉,書中自有黃金屋”。在朋友家里偶然發現了白話文版的《曾國藩家書》,如獲至寶,于是便借來看看。上大學的時候曾讀過一遍,不過那會看的是文言文的,本來學識淺薄,看完一遍后也是略知一二,沒有讀懂,讀透。
曾國藩能成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,湘軍統帥、一代大儒,能成為無數仁人志士、英雄豪杰一生的偶像,這跟他的思想品行是分不開的,而他的思想品行在《曾國藩家書》中充分的表露了出來。
《曾國藩家書》收錄了曾氏從年輕至去世前的百余篇較有代表性的家書,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,一是孝敬父母,二是勸誡兄弟,三是教育子女。
在孝敬父母方面,曾國藩遠在京城做官,但凡家中嫁娶婚喪之事,無不是征求過父母之意見,方作出決斷;當父母離開人世之時,雖手中大權在握仍不忘記講求孝道,在家丁憂以明孝義,即使在太平天國運動爆發被朝廷委以重任之時,仍然不忘記寄書至家中表達對父母的思念之情。
在勸誡兄弟方面,他勸誡兄弟讀書當“主敬”、“靜心”、“早起”、“讀書不二”、“讀史”、“寫日記”、“日知其所亡”、“日無忘所能”、“謹言”,并且提出讀書持“專注”和“有恒”四字。
在教育兒女方面,教育兒女“有才無德者稍遠其人,有才有德者,師之友之可也”。為了讓子女能夠勵志勤學,勿染富貴之氣,其告誡兒女“凡富貴功名,皆有命定;唯學做圣賢,全有自己做主,不與天命相干”。在富貴之氣方面,他認為“凡世家子弟當與寒士同;孰可以成大器,若染富貴之氣,有望而難成”,并且發誓“不靠做官發以逸后人。蓋兒女若賢,則不靠官囊,亦能自覓衣飯;蓋兒女若不肖,則多積一些將多造一孽”。
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經歷三大階段:幼年、中年、老年,充當三種角色:子女、手足、父母。《曾國藩家書》里有很多我們需要汲取的養料,它永遠不會過時,值得我們每個人細細品讀。